【重點】

利用藥粉/水藥將人體調整回陰陽平衡、生機流通狀態。
包括:瀉除過多的火氣、神經亢奮;疏通阻滯的氣機、血液循環、病理產物;補充不足的物質、能量

中醫的「中」是指「中庸之道」、「致中和」的意思,即「和於平靜、無過與不及」的陰陽平衡狀態

中醫、西醫雖然看的是同一個人體,但切入的角度、治療方式卻大相徑庭:西醫較以針對特定的「靶點」為著力點,像是降血壓藥針對血管上的收縮受器抑制、降胃酸藥針對胃分泌胃酸的氫離子幫浦抑制、外科直接切除腫瘤本體等。當有已知且明確的靶點時,療效就會非常顯著(持久性則不一定);但當沒有把點時,療效就會相差甚多,也是中醫可以助一臂之力的時機。
因為前面說過,中醫的特色在於將人體調整回陰陽平衡的狀態,同時使生機能流通、長養:包括瀉除過多的火氣、神經亢奮;疏通阻滯的氣機、血液循環、病理產物;補充不足的物質、能量。
因此不同於西醫需要有明確的診斷與靶點,中醫是判斷人體過多、不足、阻滯各有幾分,並因勢利導的將其調整回平衡、流通的狀態,使其回歸健康。

以蓋房子為例來看兩種醫學在用藥上的差別:西藥較像是直接給予一根鐵製的柱子,效果立即,但無法使身體進步、停藥;中藥則像是慢慢用水泥去修建柱子,效果較慢,但可以使身體逐漸升級、回復健康,最終停藥。

臨床上許多服中藥的患者原本就有在服用西藥,我的作法是請患者先同時服用中藥與西藥(間隔一小時),待血壓/血糖/自體免疫等狀況改善後,請西醫逐漸戒停、降低西藥劑量,直至完全停藥。而後在狀況持續穩定後,中藥也可漸減,最後直到狀況非常穩定後,就可完全停所有的中藥、西藥。之後除非再有過勞、熬夜等過度消耗身體的狀況才需吃藥,否則就可以「畢業」了。

以上大致跟大家分享「中醫」與「中醫內科」的內涵,其實「太極」的象形圖就很好的詮釋了「陰陽平衡、生機流通」的狀態:健康的人體就如同太極一樣,陰跟陽都不能太多與太少,且是處於一個動態平衡、生機流通的狀態,才能使生命生生不息、生氣蓬勃,進而延年益壽。

至於「科學藥粉」與「水藥」兩者在中醫內科扮演的角色與差異,有另文專門詳細的講解哦!